外墙保温板加工过程中出现裂缝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样,以下从材料因素、施工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裂缝产生原因
(一)材料因素
保温板密度不达标:实际使用的保温板密度低于设计要求的18 - 22kg/m?,导致保温板易变形、抗冲击性差,进而造成抹面砂浆层开裂。
保温板陈化时间不足:保温板在自然环境中的自身收缩变形时间长达60天,但生产企业为周转资金和成本控制,通常以销定产,大量工程使用的保温板自然陈化不到7天就已上墙,上墙后继续收缩,收缩应力集中在板缝处,对粘附在保温板上的抹面砂浆层产生拉应力,导致抹面砂浆层开裂。
保温板材料粉化:保温板在正常条件下以每年1 - 1.5mm的速度粉化,实际施工中因工期长或隔年施工等因素,保温板表面粉化,粉化界面严重影响抹面砂浆与保温板的粘结,易导致保温板或抹面砂浆粘结不牢固,引起保温层脱落或抹面砂浆层开裂。
抹面砂浆与保温板导热系数相差过大:例如膨胀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m·K),两层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22倍。当夏季太阳直射在抹面砂浆表面时,使抹面砂浆的温度急剧升高,表面温度将高达50 - 70℃,遇突然降雨则温度会降至15℃左右,温差可达35 - 55℃,这样的温差变化以及受昼夜和季节室外气温的影响,导致抹面砂浆层发生变形的量差很大,抹面砂浆很容易产生裂缝。
粘结材料与被粘结材料不相容、不匹配:从而造成保温板粘结不牢,引起抹面砂浆层开裂。
粘结材料的粘结力大、强度高、收缩大:也会将保温板拉裂,引起抹面砂浆层开裂。
(二)施工因素
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过大:采用粘结剂厚度调整、采用多层板调整、采用表面打磨找平调整等方法,这些都会导致保温质量存在质量缺陷。
基层表面含有灰尘等妨碍粘贴的物质:粘贴时没有对其进行界面处理,影响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效果,可能导致裂缝产生。
保温板锚固钉的埋设深度和锚固数量不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影响保温板的固定效果,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
耐碱玻纤网格布搭接宽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在搭接位置形成裂缝。
门窗洞口四角是应力集中地位置:沿门窗洞口45°方向未加铺耐碱玻纤网格布,经常出现裂缝。
在太阳曝晒或高温天气下进行抹面砂浆层施工:保水性能不足,导致面层失水过快引起抹面砂浆层产生裂缝。
二、处理措施
(一)材料方面
选用合格保温板:图纸设计时要选用密度18 - 22kg/m?的保温板,进场材料要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保温材料大批量进场后要对其密度进行现场实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期对聚苯板密度进行实测抽查,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的行为。
保证保温板陈化时间:生产企业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保温板有足够的陈化时间,避免因陈化不足导致后期收缩开裂。
选择合适的粘结材料:确保粘结材料与保温板相容、匹配,且粘结力、强度和收缩性能符合要求。
(二)施工方面
基层处理
施工前严格验收上道工序,墙体外侧抹灰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须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保温板粘贴的施工质量。
对基层表面进行清理,去除灰尘等妨碍粘贴的物质,并进行界面处理。
保温板安装
粘贴保温板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粘结面积。在建筑物的边棱部位,由于铺设有十字交叉的保温板,可能会在交叉点出现不平整,并改变抹面层的厚度,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所以在施工抹面层之前应进行打磨处理。在门、窗洞口周围的聚苯板应该是整板切割,不得出现通缝,并且与窗角呈45度加设一块200×400的加强网格布,防止形成八字裂缝。
保温板之间应是紧密拼接相连,其缝隙应该小于1.5mm。若保温板呈非紧密连接,则胶浆会压到板缝中去,当砂浆层热胀冷缩受到限制,就会出现应力不均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要求大于1.5mm的板缝隙,须用EPS板条或者用PU胶填塞。
打磨处理后,应用扫帚或者鼓风机清理保温板表面附粘的碎屑,防止抹面层与保温层之间形成隔离层,造成空鼓。
锚固钉施工:待粘贴强度达到要求后,在进行机械固定件施工时,锚固钉位置和数量须按设计、规范或方案要求设置,固定深度要满足说明书要求。
抗裂防护层施工
首层建筑须铺贴双层网格布,一遍网格布搭接处可采用对接,二遍做法同一般做法。
耐碱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严禁干搭接,须嵌在抗裂砂浆中,抗裂砂浆保护层厚度宜控制在5mm内。
窗角周边及墙体转角处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要增设加强耐碱玻纤网格布。
耐碱玻纤网格布铺设在抗裂砂浆中靠近外饰面一侧,以见纹不见网为宜。
施工环境控制:在太阳曝晒或高温天气下严禁施工,确保聚合物抗裂砂浆保水性,防止产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