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材料的“混凝土表面增强剂”
混凝土表面增强剂是一种水溶性的液体化学硬化剂,外观无色透明。市场上常见的有单组分材料和双组分材料,双组分材料的增强的效果相对更好。混凝土表面增强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碱金属硅酸盐或改性碱金属硅酸盐、催化剂、添加剂等。
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别名:混凝土密封养护剂、液体地面硬化剂、水泥地面砂光处理剂、地面渗透剂、混凝土渗透剂、混凝土养护剂等。
混凝土表面增强剂规格参数
1。混凝土表面增强剂的外观:无色水性液体
2。用量:2-4m/kg(具体用量根据地面情况而定)。
3。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包装:50kg/桶,30kg/桶
传统外墙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建筑使用的外墙保温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聚苯乙烯泡沫,一种是挤塑聚苯乙烯泡沫。这两种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防水性和气密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通过一些实验发现,如果这两种材料没有经过阻燃化学分子的改性,而只是在材料中添加了一些阻燃剂,那么一旦遇到火焰就很容易燃烧,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有毒气体,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在高温条件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很容易引起碰撞现象,也就是说,它们有引起火灾的隐患。
防火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工作之一,须加强工人操作标准化。通常情况下,外保温材料的着火现象是由于工人的意外失误或违章操作造成的。具体的防火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建议和策略。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材料普遍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这两种材料都是易燃的,也就是说有相应的火灾隐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明火的出现,比如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因此,施工现场存在点火源。因为可燃物和火源是导致火灾的两个因素,我们不能禁止。所以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现象,其实是偶然的必然。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导致外墙保温材料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火源是外因,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的标准化程度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聚苯乙烯泡沫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是内因。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只有采用不燃或阻燃的外墙保温材料,才是有效的解决策略。